腊月将尽,城里的爆竹声被高楼切割得支离破碎,像一段段被按下静音键的婚姻。林与舟的婚姻也被按了静音键——无性婚姻。他们像仪仗队里两名过于规矩的士兵,隔着一张双人床的标准间距,步伐整齐,却听不见彼此的呼吸。
议论是从朋友圈的点赞里发出的。有人转了一篇“无性婚姻正在进步”的推文,评论区迅速分成两队:一队高举“柏拉图万岁”,一队痛斥“反人类”。林把屏幕滑到最底,看见舟的头像静静躺在“赞”里。那一刻,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与舟也被摆上了公共舆论的宝座,供人评头论足。可他们谁都没有先开口,仿佛谁先开口,谁就先承认自己失守了爱情的不败之地。
他们的爱情开始于两地。她在深圳,他在北京,明月是他们共同的计时器。每晚十点,视频窗口弹开,他身后的书架上摆着一排排《进步与代价》,她背后是未拆的快递箱。那时,性是被距离熬成的高汤,隔着屏幕也能闻到香气。后来舟调来深圳,高汤被倒进婚姻的砂锅,却忘了续火,慢慢凉成一碗白水。白水无毒,却也无味。
林试图容纳这种无味。她像整理衣柜那样整理欲望,把蕾丝睡衣折进最下层,把“今晚可以吗”翻译成“明天吃什么”。舟也配合,把加班时间从十点延长到午夜,把身体缺席说成“ footsteps of duty”。他们像两列相向而行的火车,脚步铿锵,却在同一轨道上错过。
转折发生在腊月二十六。社区组织给山区小学捐资,林报名,舟没反对。出发那天,村口的孩子排成歪歪扭扭的仪仗队,用塑料喇叭吹出蓬蓬的欢迎。校长领他们参观教室,墙上贴着孩子们的画:一座房子,两个大人,中间一颗巨大的红心。林问:“这颗心是啥?”小女孩答:“是爸爸妈妈睡在一起。”舟在旁边突然红了眼眶。
回程的车上,林第一次主动握住舟的手。那只手比记忆里粗糙,却温暖。她轻声说:“如若我们连身体都不愿靠近,又怎么去靠近彼此的心?”舟没回答,只是用拇指蹭了蹭她的虎口,像蹭开一段被冻住的时光。
除夕夜,他们回到出租屋。屋外爆竹声连成一片,像一场迟到的婚礼进行曲。舟从衣柜底层抽出那套蕾丝睡衣,尴尬地笑:“我洗过了。”林也笑,笑得眼角泛起明月般的弧度。他们没有立刻做爱,而是并肩坐在床边,像两个刚考完试的学生,对答案似的聊起这半年里的恐惧、委屈与渴望。性不再是任务,而是对话里最柔软的部分。当身体终于叠在一起,他们听见彼此的心跳,像两列火车终于驶入同一站台。
后来,林在朋友圈写下:“无性不是终点,而是提醒我们:婚姻不是宝座,而是双人舞;不是不败之地,而是需要不断迈步的旅程。进步不在于有没有性,而在于敢不敢在腊月里点燃自己,做对方的爆竹,也做彼此的明月。”
议论依旧,但他们已学会把脚步调成同频。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仪仗队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彼此开路;真正的蓬蓬声,不是爆竹,而是两颗终于靠近的心。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21502.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55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