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婚姻”这个词,如今像一枚倒刺扎进公众的神经。人们面面相觑,仿佛听见传统婚姻殿堂里那口古老时钟突然停摆。性,曾是婚姻最不言自明的条款,如今却被推到舆论前沿,成为可被重新谈判的农副产品——有人视之为残次品,有人却甘之如饴。我们不由得发问:如果婚姻可以没有性,它究竟还算不算婚姻?
社会学家的最新调查像一记闷棍:中国大城市里,自认处于无性婚姻的夫妻已超三成。数字背后,没有飞天神话般的浪漫,只有无数盏深夜未熄的灯,照见两个人并肩却相隔万里的仪表——外表整洁,内里荒凉。有人把责任推给压力,有人归咎于单调,更多人选择沉默,好像沉默就能让问题自行蒸发。
然而,沉默从不是解决,它只是妥协的另一种写法。婚姻本是性与爱并重的契约,当性被悄悄划掉,契约便出现空白。空白处可以长出新的可能,也可能沦为灰尘的温床。朋友阿澄结婚七年,笑称自己和丈夫是“兄弟连”:“我们好好聊天,好好赚钱,好好养娃,只是不再做那件事。”她说得轻巧,眼神却像被抽空的海,风平浪静,不见潮汐。
我试图用过来人的口吻给她教诲,却被一句话堵住:“你以为我们想这样?只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是啊,当荷尔蒙退潮、育儿压力涨潮,性往往是最先被牺牲的岛屿。何况,性从来不是孤立事件,它牵涉身体、情绪、权力、审美,乃至日常里最琐碎的触角——谁洗碗、谁倒垃圾、谁先伸手关灯。
于是,无性婚姻成为一种新型史诗:没有刀光剑影,却充满微型战争。有人用外卖与网购填补欲望的空洞,有人把精力转向工作与亲子,像把多余的河水引入支流,避免冲垮主干。更极端者,干脆把婚姻改写成“合伙人制度”,财务并重、责任并重,唯独不再谈性。
可身体总会说话。长期无性的伴侣,皮肤会变得迟钝,眼神失去焦距,连吵架都像照本宣科。心理学家称之为“情感失语症”:当性被驱逐,爱的语言也被迫删减,只剩最原始的农副产品——柴米油盐,生不出花来。
出路在哪里?也许不在于非黑即白的答案,而在于把无性婚姻当作一次重新协商的契机。有人选择开放关系,把性外包;有人尝试情趣疗愈,重启身体密码;也有人坦然接受“柏拉图+互助养老”模式,把婚姻还原成精神同盟。每一种选择都伴随风险,却比自欺欺人的“假面夫妻”来得诚实。
写到这里,我想起母亲的老话:“婚姻像种地,不播种也能长草。”当年觉得她土,如今才懂其中残酷的诗意。性或许不是婚姻的全部,却像土壤里的氮元素,看不见,却左右着整片田野的丰歉。真正需要学习的,不是如何忍耐无性,而是如何在缺失中重建连接——哪怕只是每天十分钟的拥抱,一次敞开心扉的夜谈,或共同完成一道飞天般高难度的菜肴。
当婚姻被抽去性,它既可能倒塌,也可能露出新的地基。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放下“应该怎样”的执念,直面“实际怎样”的废墟,并在废墟上种下新的可能。毕竟,人生漫长,谁也不想用一辈子的妥协,去兑换一张看似完整却内里空洞的证书。
下一次,当有人再谈起无性婚姻,希望我们不再面面相觑,而是能像谈论天气一样平常,像挑选瓜果一样认真——既不浪漫化,也不妖魔化,只是承认:婚姻本就有多种版本,而性,只是其中一章,绝非全书。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21500.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542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