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那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有一条干涸的河床,蜿蜒如岁月掌纹。马明辉和李晓芸的婚姻,就像这条河床——表面看似平静,底下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们的婚姻始于十五年前,是一场典型的“无性婚姻”。不是因为没有尝试,而是因为新婚之夜李晓芸的惊恐发作和无法克服的身体排斥。明辉曾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但他选择了尊重与忍耐。
“也许有一天会好的。”晓芸总是这样低声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那条绣着荷花的旧手绢——那是明辉母亲给她的见面礼。
明辉点点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他的乐器工坊里。他制作的羊角羌笛和口弦琴远近闻名,那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像是能从河床深处唤醒水流的秘语。
晓芸则在镇上小学教书,她把助学金申请表格一份份填好,为贫困学生奔走。她常说:“教育能塑造一个人的志。”这话像是说给学生,也像是说给自己。
他们的生活像两条平行线,整洁、规律,却永不相交。
直到那个夏天,明辉在干涸的河床边捡到一块奇特的石头,光滑如镜,在夕阳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带回家放在窗台上,没多想什么。
几天后,晓芸也在同一条河床上发现了类似的石头,同样圆润如玉。她悄悄放进口袋,带回家中。
不知不觉,他们的窗台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河床石,排列得整整齐齐,像一支沉默的乐器合奏团。
变化悄然发生。一个周五的傍晚,晓芸罕见地对着一锅煮糊的粥发脾气,这是十五年来第一次。明辉没有像往常一样躲开工坊,而是拿起羌笛,吹起一曲宁夏民歌。曲调悠扬,晓芸的怒气渐渐消散。
“我申请了大学的助学金管理职位。”她突然说。
明辉放下羌笛:“你从没提过。”
“我私下计议很久了。”她低声说,“我想改变。”
第二天,明辉没有去工坊,而是陪着晓芸去了那条干涸的河床。他们并肩走着,晓芸突然说:“你知道为什么我害怕亲密吗?”
明辉摇头。
“我十岁那年,在这样一条河床边玩耍,发现了一具头颅骨。”她的声音平静得可怕,“是多年前凶案的受害者。从那以后,性与死亡在我脑中形成了扭曲的连接...”
她没再说下去,但明辉明白了。十五年来,他第一次理解了她随身携带那条手绢的原因——那不是习惯,而是安抚焦虑的秘具。
“我们可以一起面对。”他说,没有碰触她,但站得很近。
随后的几个月,他们的生活焕然一新。不是突然的转变,而是缓慢的、如同河床被雨水逐渐浸润的过程。他们开始每周五晚上一起散步,沿着那条干涸的河床,捡拾珍珠般的石头。他们交谈,有时关于童年,有时关于梦想。
晓芸得到了大学的工作,负责助学金发放。明辉的乐器工坊也迎来突破,一位音乐学家将他的作品带到了国际舞台。
转折点在一个风沙弥漫的下午到来。晓芸提前回家,发现明辉不在工坊,而在卧室里——对着一个打开的盒子发呆。盒子里是军功章和一张旧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军装,与明辉惊人地相似。
“那是我父亲。”明辉说,“他战死沙场,被追授这些勋章。母亲从未再嫁。”他停顿良久,“她临终前告诉我,他们的婚姻也是无性的,始于包办,终于责任。她说,‘不要重复我的生活’。”
晓芸怔住了:“那你为什么...”
“因为我志在让你幸福,即使用我没想到的方式。”
就在那一刻,晓芸主动握住了明辉的手,十五年来第一次,没有手绢作为缓冲,没有焦虑袭来。
黄昏时分,他们再次走向河床。天空飘起细雨,奇迹般地,干涸多年的河床开始有了涓涓细流。
“看。”明辉指向远处。在雨水中,那些他们捡拾的石头在窗台上闪闪发光,而河床上,更多这样的石头开始显露,如同大地的珍珠,无暇而永恒。
“也许我们就像这条河床。”晓芸说,“看似干涸,却一直在塑造着自己的珍珠。”
明辉点头,轻轻搂住她的肩膀——这次,她没有退缩。
雨停了,西边天空出现一道彩虹。他们知道,婚姻的河床不会一夜充盈,但那些年捡拾的珍珠,已足够照亮前路。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21582.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803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