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的手机在凌晨五点响起时,她正梦见自己站在一扇巨大的窗户前,窗外是雾蒙蒙的城市。作为国内顶尖纪录片评审,这种突如其来的召唤早已是家常便饭。电话那头,电视台的张主任语气急促:"小林,得辛苦你一趟。这回的参赛作品覆盖面太广,但有个关于无性婚姻的题材,我们内部争议很大。你经验丰富,去现场看看。"
她匆匆洗漱,瞥见镜子里自己疲惫的脸。四十岁未婚,常年奔波在外,婚姻对她而言像个遥远的词。可这次不同,题目叫《窗户里的两个人》,记录三对无性夫妇的日常。她带着评审的挑剔,飞往成都。
拍摄地在一栋老单元楼。导演是个戴眼镜的姑娘,递来杯热茶:"林老师,您觉得性和爱在婚姻中,真有那么大区别吗?"林晓没接话,只是观察着现场。第一对夫妇是退休教师,分房睡十年了。老先生在阳台浇花,老太太在厨房熬粥,两人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却比很多争吵的夫妻更显友爱。林晓注意到老先生口袋里露出字条一角,那是老太太写的:"记得吃药。"
第二对是年轻白领,妻子坦言工作压力让他们成为无性婚姻。丈夫沉默地调着摄影机,忽然说:"我们比那些有性无爱的强吧?"这句话像针扎在林晓心上。她想起自己评审过的无数影片,总在寻找戏剧冲突,却忽略了生活本身就是最锋利的剪辑。
转折点在第三对夫妇。丈夫曾是"打黑"英雄,受伤后失去性功能。妻子照顾他十五年,却在镜头外对导演说:"我情愿他活着,哪怕没有性。"采访时,林晓看见女人窗户上贴着泛黄的照片,是两人年轻时在电视台实习的合影。她问:"不后悔?"女人笑:"分红的时候,他总把大的那份给我。现在轮到我照看他的窗。"
评审的职责是让林晓保持客观,但那天她走出楼道,在街角痛哭。她想起自己父母也是无性婚姻。父亲脑出血后,母亲照顾他二十年,两人之间早无关性,却有种更坚韧的东西。她一直以为那是责任,现在才明白,那是把对方当成自己窗户的人——窗内是同一片风景,窗外是同一个人生。
第二天,林晓在评审意见里写道:"这部片子的情节看似平淡,却拍出了婚姻的真相。性只是婚姻的一个方面,如同窗户有玻璃也有窗棂。区别在于,有人只看见玻璃易碎,有人懂得窗棂才能撑起整个家。"她罕见地打了最高分。
片子播出后引发热议。张主任来电:"小林,你救了一部好作品。"林晓正站在酒店窗前,望着陌生城市。她回复:"是张主任,它救了我对婚姻的理解。"
回程飞机上,她掏出那张从老先生那里要来的字条,背面写着:"窗内是生活,窗外是你。"她忽然明白,自己奔波半生寻找的,不过是一个愿意与自己共守一扇窗的人。性会流逝,身体会衰败,但那个人愿意为你浇花、为你留灯、在你打黑受伤时不离不弃——这或许才是婚姻最顶尖的注解。
落地时已是深夜,她打开手机,收到导演的信息:"林老师,您窗前的灯亮着吗?"她抬头看城市万家灯火,笑着回复:"亮了。"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21654.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896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