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幕:从“总分”说起
如果把婚姻比作一张试卷,性大约只占30分,却决定了整张卷面的情绪色彩。很多人拿着70分的“无性婚姻”成绩单,照样在亲友面前堂堂地摆拍,仿佛那30分从未存在。于是,一种奇怪的光晕出现了:大家只核对“总分”,却拒绝拆穿“缺项”。
二、前身:当“正经”成为前缀
“正经婚姻”一词,在口语里常被拿来为无性婚姻作前身辩护——“我们都老夫老妻了,还搞那些干嘛?”一句话,像给欲望判了无期徒刑。上衣与短裤整齐叠放,卧室灯光准时熄灭,连梦也被要求填写政审表。森严的节奏里,个体被训练成“无性”的标兵,谁若半夜翻身叹气,就会被质问:“你想破坏家庭?”
三、步伐:被调慢的节拍
无性婚姻最可怕的,不是“没有”,而是把“没有”训练成习惯。两个人的步伐从齐头并进,到前后错落,最终各自原地踏步,却还要用“照应”一词自我安慰——“至少他回家吃饭”“至少她记得我生日”。这种照应,像给截肢者补发假肢,外观堂皇,内里空洞。
四、伤:梦里的无神论
夜晚成为最大的无神论现场。当身体拒绝接触,连梦都学不会祈祷。有人梦见自己穿着整套正装——上衣、短裤、领带一样不少——站在沙漠中央,四周是齐刷刷的“正经”石碑,上面刻着自己的名字,却没有任何温度。醒来时,枕边人背对自己,像另一块石碑。伤在此刻完成命名:原来缺失不是零分,而是负分,它把白天的体面一点点抽成真空。
五、个体:谁有资格起用“我”
社会学家总爱提醒:婚姻是一个“整体项目”。可整体若长期忽略个体,就会演变成小型**。无***最常听到的劝解是“忍忍就过去了”,仿佛欲望是个人主义残余,必须被集体裁撤。但“我”被起用的前提,恰恰是承认“我”有疼痛、有体温、有梦。若连这点都需补发批文,婚姻便从制度变成囚笼。
六、补发:给欲望一张迟到证明
很多人把性当作青春期误发的试卷,以为随年龄增长会被自然收回。然而真相是:欲望不会退休,只会被压抑成慢性病。补发不是回到毛头小伙的热烈,而是允许彼此在森严日程里,为身体开设一节“选修”。哪怕只是一次牵手、一句调情、一场预约好的亲密,都是对“无性婚姻”最温柔的起义。
七、尾声:堂堂暴露,正经松绑
要让婚姻继续“堂堂”,先得让“正经”松绑。性不是违禁品,而是日常补丁;梦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潜意识寄来的快递。当两个人敢在灯下脱下“总分”外套,露出各有伤疤的皮肤,或许才会发现:原先那件上衣,领口太紧;那条短裤,腰围早已过时。换一套合身的,并不丢脸,丢脸的是硬把窒息当成安全。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个画面收束:清晨的阳台,一方把咖啡递到另一方手里,指尖多停留了三秒。三秒很短,却足以让无神论者相信——人间仍有恩典,只是它常常以“性”与“梦”之名,向个体悄悄补发。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21579.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57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