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击“无性婚姻”:一枚被误读的匣子
“无性婚姻”四个字在搜索框里一出现,算法便像芭蕾演员一样旋转,把五花八门的幕僚文章推送给我:有人惶恐,有人借机贩卖焦虑,也有人把它当成新式修行的杆。可若把婚姻仅仅简化为“有没有性”,就像把一整座青山削成一根旗杆,只剩光秃的测量,却忘了山色四时不同。
无性婚姻不是刚被发现的匣子,它早已存在,只是这一年到头被我们谈论的方式变了。过去,人们用手帕掩住嘴,把话题折进袖口;如今,手指点击屏幕,把私隐当作公共弹幕。于是,无性婚姻从暗处走到灯下,有人欢呼“终于不用演”,有人哀叹“婚姻已死”。然而,性的问题从来不只是性的问题,它关乎两个人如何在同一屋檐下,找到继续并肩的立足点。
二、性、婚姻与得到:一场错位的三角
传统脚本里,性是婚姻的“必得”,仿佛得不到便算输。于是,当欲望减退,人们慌忙补货:吃药、旅行、换场景,甚至把“每月几次”写进Excel。可若性只是被当作必须打卡的KPI,它就失去了跟灵魂握手的契机。
更隐蔽的困境是:有人把“得到”理解为单向的攫取——我要被满足,否则婚姻就失效;却忘了婚姻本是一场双向的给予。无性婚姻里,最常听见的抱怨是“我得不到性”,却很少听见“我能给对方什么”。当“得到”只剩肉身,婚姻就退化成一根冰冷的杆;当“得到”扩展到理解、尊重、共同承担,性便不再是唯一的通行证。
三、修养:让青山回到青山
我认识一对结婚二十载的朋友,十年前便进入无性婚姻。妻子练芭蕾,丈夫爱登山。外人问:“怎么过?”妻子递来一方旧手帕,上面绣着一行小字:“把青山折叠进口袋。”她说,性曾像幕僚,替他们安排所有日程;当它缺席,他们才学会亲自打理四季。丈夫登山归来,带回不同海拔的石头,妻子把石头放进匣子,像给每段沉默命名。
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修养——不是道德高地的修养,而是“把对方当青山看”的修养。青山不说话,却提供云雾、松涛、岩缝里的泉水;婚姻不说话时,也能提供并肩的体温、同步的呼吸、一起老去的节律。性当然美好,可若暂时缺席,修养便是一种替代性的“性”——它让两个人在肉身低烧时,仍能彼此得到滋养。
四、惶恐之后:无性婚姻的三条出路
借机重构亲密
把“无性”当红灯,也当绿灯。红灯亮起,提醒你们刹车检修;绿灯亮起,允许你们绕路,去看曾被忽略的风景:深夜并读一本书,周末一起给花换盆,或者像幕僚一样为对方策划一次“无目的散步”。亲密不只发生在床单,也发生在手帕轻拭对方额头的瞬间。
从“或者”到“并且”
很多伴侣卡在“要么有性,要么散伙”的二选一。其实还有第三条:并且——我们并且保留婚姻,并且探索其他形式的亲密。就像芭蕾不仅是脚尖,也是手臂的弧线;婚姻不仅是性,也是共享的税务、共同养的猫、一起对抗世界的笨拙。
让青山成为坐标
当争吵把客厅变成战场,可以约定一个“青山时刻”:各自闭嘴十分钟,想象自己站在山脊,风把戾气吹散。再回到对话,语气已像山涧一样柔软。青山不提供答案,却提供高度,让人看见更辽阔的版图。
五、尾声:把匣子重新合上
写到这里,我想起那对手帕与石头的夫妻。去年冬天,丈夫在雪线以上摔伤,妻子赶去山脚的木屋陪护。夜里零下二十度,他们挤在一张行军床,像两枚紧贴的火柴。丈夫说:“这一年到头,我们好像重新学会燃烧。”妻子答:“也许燃烧不一定需要性,只需要一根愿意靠近另一根的火柴。”
无性婚姻不是终点,也不是病症,它只是婚姻诸多形态中的一种。它像被打开的匣子,里面可能空无一物,也可能装着整座青山。关键是我们能否在惶恐之后,仍愿意用手帕替对方拭汗,用修养把婚姻重新折叠,让它在任何天气下都能立足。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21456.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463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