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活或许本是一场闹剧

文章分类:情感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11  阅读: 157
成年人的生活或许本是一场闹剧

我小时候很喜欢逃课,大概是到四年级的时候,才莫名突然接受了「我是孩子,我应该在学校」的既定事实,那是我第一次自主决定整个学期都不缺堂,班主任语文老师甚至在期末成绩册的评语里这样写道:“老师发现你长大了。”

现在仔细想想,后来的人生我大概就是在十来岁起闭上了眼睛,毫无保留,毫无疑问,完整地将自己融入社会期望里去的。我去学校,每天做无聊的试题,背应试的古文,除了用心完成期末考,根本无心投入对任何一个学科的热爱,我变成了一个普通至极标准化的青少年,喜欢偶像,也喜欢高年级的男孩,梦想是考大学,细节倒是没有多想,主要就是考个好大学就是了。

这是面对生活时逃避自由的第一步。

进入大学以后,也只是在大四时突然想起来我还需要一份工作,于是把热情投给新闻,干脆进修研究生,想要成为那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直到我发现坐在办公室里的自己有点不对劲。一想起接下来每个星期的五天,我都得在这个地方复制自己,待上9个小时,就又一次萌发了如七八岁时那种想要逃跑的冲动。

是的,从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第一年起,我就很喜欢心血来潮地在去上学的途中骤然改道,去某个田野间的火车道玩一下午,爸爸妈妈自然是为了我的安危操坏了心,但是每次期末考试时又发现成绩单上令人满意的分数,竟然连老师也无从怪罪起来,他们一开始告诉我,如果不去上学,就会变成笨蛋,既然分数那么重要,那么我考全班第一不就好了吗?是不是真的一定要坐在教室里每周学习单调乏味的语文数学两个重点科目,才能懂得生活呢?

教育体制大批量地生产听话懂事,遵纪守律的孩子,会不会就是为了未来维持经济社会运转时,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里,一周被禁锢四五十个小时听话的消费公民呢?

P.S. 我念小学的时候,几乎没有英语课,所有自然、美术、音乐等等「副科」,都会被语文与数学老师占课。

情人节闹剧

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被社会规则给骗了是在24岁的时候,事由是想给彼时还是男友的他一个惊喜。在当天打了电话给四家上海我们最喜欢的餐厅,都接连被告知已经被订满。那时还从来没有下厨经验的我,自作主张烧了一桌子难吃也难看的饭菜,结果是搞得厨房一团乱,我也因为压力过大而神经衰弱,灰心丧气地在饭桌前坐着哭笑不得。

他推门回家的时候被眼前这一团景象吓了一跳,问我怎么了?

这一问把我委屈得哭了起来,一边大声哼着哭腔一边止不住地大笑,说着:“我没订到餐厅,我把情人节给搞砸了。”

他倒好,捧腹大笑起来,谁告诉你我们的情人节是二月十四号呀?

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那是我成人以后最后一次按照“社会的规则”去玩一场消费的游戏。

小时候最爱的卡通《阿拉丁》Artist: Marco Melgrati

无论是西方情人节还是东方的七夕节日,文化典故自然源长又绮丽,但是,现代社会对这般节日,无论是情人节还是圣诞节都一并施法变成了消费主义的盛宴,甚至一对伴侣还莫名其妙地与鲜花与巧克力相联,更别提大多数市场包装的礼物根本都是琳琅满目的败絮垃圾了。

直到今天,无论是什么节日,我与老公都会尽量避免互赠礼物,尤其是送实体礼物的行为,那种为了特定节日而购买礼物的行为,至少在我们看来,是比较没有必要的,比起大买特买,收到包包或是口红,我更稀罕2018年的9月12号,一个毫不起眼的日子,那时我们刚到马来西亚的海岛上开始旅居生活,他从工作回来的森林里给我摘了一束野花;还有在克罗地亚共度我们真正的纪念日时,靠在他的膝盖上看着平静的大海,对他说:“谢谢你送我的钻石。”

他一脸问号。

我指着被正午的阳光晒得闪闪放光的海平面笑着说:“这就是你送我的钻石,是太阳和大海一起做的。”

那是我先生第一次带我看穿社会的一场闹剧。

我知道这听起来矫情又好笑,但是后来生活里所有的自由恐怕都是从「不过情人节,至少不按照社会期望般度过情人节」开始的。

卢梭骗局

我们都在中学历史世界史的部分学过一个人物,著名政治哲学家卢梭,他的理论甚至推动了改变西方社会未来发展的法国大革命,虽然最后以恐怖流血而收场,我们也知道那是平民追求平等与自由的理想运动,但是没有写在历史书里的是,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本来自私有制,这是什么?这是未来共产主义,马克思思想的源头。

他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便写道:“人生而自由,却不往不在枷锁之中。”

乍一听这太有道理了。

在大多数现代化国家成长起来的孩子,尽管底层文化思维略有不同,教育方式在表面上看起来也大相径庭,然而实际上最终对成人生活的理解与追求都是一致的——赚钱养家,实现自我。

一开始以为长大就是可以随时想喝可乐就去喝可乐,后来才发现长大后的自己根本不稀罕那小时候常被父母阻拦下来的过度糖分摄入的汽水了,我私以为这就是自由!谁知道离开校园,立刻陷入下一个枷锁:办公室。

虽然人的这一生获得财富的方法不计其数,但是我们最为熟悉,尤其是按照报考大学而获得学历的人来说,挣钱最可靠的方式就是去上班。

我们的父母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期望似乎就是一条路径:读好大学—做好工作—风光地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代里再次循环往复。至于什么是好大学,什么是好工作,自然又是一整套他者留下的游戏规则,有名的最好,赚钱最多的当然也是最好的,这与现今的教育体系不谋而合:培养学生在学校里忍受无聊的能力—将来在工作职位上即可忍受无聊与服从权威—从不自行创造而是通过消费获得物质—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不得不工作—工作很无聊更希望消费,由此循环往复,推动经济,制造垃圾。

我在24岁以前有条不紊地玩着社会成规的游戏。平时好吃懒做,花大量的时间看电影,消遣娱乐,在每学期的期末集中精力备考,然后什么也没有留下。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想要什么,但是似乎我的父母,我的老师,甚至我的同伴都很清楚我们的角色,以及应该做些什么,于是我只是埋着头一步步地跟着走下去,毕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难,但是迎合他人,让他人喜欢我们倒是很简单,只需要按照社会想要的那样,每个人都削足适履,变成它想要的样子,就是胜利,就是认可。

直到我发现,父母、同伴以及社会,其实个个都迷茫得不得了呢!他们也不过是去做了「被告知应该如此去做的事」而已。

现代人看似生活自由,吃喝玩乐花样繁多,兴致之至,艺术也是消遣,更甚,艺术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消费,更无需多言抖音、朋友圈这毒瘤般的存在了。上班努力挣钱,是为了让自己与家人过得体面,但是「何为体面」却不经自己思考,反而完全受制于广告、社会、他人以及权利的影响。

上班的时候,情况好时集中全部注意力,用来研发如何吸引消费者的产品与服务,情况不好时,坐在原地度日如年,只是机械地打卡通勤。没错,我们每个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下,都变成了一颗螺丝钉,这被社会学家马尔库塞称为「单向度的人」,任何“逃离”普通成人生活的生活方式都成了异类,这不是很恐怖吗?这世界上只有一种人生吗?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对现代国家影响深远,他认定一个人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被统治的,他认可一个公共意志,而我们与社会缔结的合约,就是个人利益从属于公共意志,即个人要受到压迫才可以实现全体自由。同时,他也不否认,“世界上只有两种权力:一种是非法的,那就是暴力;另一种是合法的,那就是普遍意志。”

总而言之,所谓符合社会规则的「长大成人」,不过就是从坐在学校里听从权威变成坐在办公室里听从权威的生活方式,没错,我们生活在合法的暴力社会里。

成年人的代价

在我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前,常常有长辈苦口婆心地劝说:长大了,要现实一点。

要现实一点我可没听进去,但是在办公室里每天消磨八九个小时的工作,会毁掉一些道不明的人生部分却深入我的思绪。原来工作是不得不做的任务啊?起初,在按时打卡上下班的第二个月,我便感到不耐烦,一想到自己接下来三十几年都有可能得在这交通高峰期赶早晚班车,我就感到绝望,于是,在我完成了当日的工作任务以后,为了不在领导下班以前先离开,我坐在办公桌前算了一笔小帐。

按照中国人健康预设寿命平均68.7岁来计算,不出意外的话,一个人的一生约享有2万5千天,那便是60万个小时,如果我们可以保证8小时的健康睡眠,算上青少年时期的嗜睡以及青春时期的彻夜派对狂欢,再加上中年时期被工作生活剥夺的正常睡眠,其中大概三分之一,也就是20万个小时都用在了睡觉上。

假设大多数人在二十二岁完成学业,除去睡眠,大约有13万个小时花在学校里(不算补习班)。不算吃喝拉撒,我们的成年生活可支配时间也只剩27万小时,退休年龄按60岁来算的话,一个普通员工每年平均工作300天(不算极端的996),如果我们是那运气不太好的80%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群,那也就是说在我们精力最为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成年人时光,有9万个小时,约等于10年的硬光阴(不吃不喝不拉不睡),都像坐牢一样不开心,这没算上为了工作发愁所引起的压力、焦虑等等亚健康并发症。

这笔帐算下来并不划算,我坐在位于外滩20几层的办公室里,窗外天已黑尽,城市华灯初上,感到不寒而栗。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哲人爱比克泰德曾是一名*隶,他这样说:不同的人出卖自己的价钱是不一样的。

人生的意义有多大,关键要看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而出卖自己的时候又卖得了多少价钱?一个公司的员工或是铁饭碗的公务员,以出卖自己的时间,牺牲9万余小时(还不算应酬)的代价,与公司共担风险,他们安于现状,并且极为可靠,因为他们相信上班赚钱这件事情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甚至是为了社会经济做出的贡献。

眼看如今资本主义与技术化的社会如何异化了人类的社会学家马尔库塞就这样说过:“现行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这样的需要具有社会的内容和功能,它们取决于个人所无法控制的外力;这些需要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

责任

如果说自我的消费还算比较好控制,那么在群体之间亦或是为所爱的人的消费又算什么呢?

这是你一定在好奇的话题,那么责任呢?

我们努力赚钱成家立业不就是希望爱的人也可以过得舒适吗?暂且不讨论现今社会所谓的舒适与娱乐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创伤与空虚,就单单论口中的「让家人过得好」这一点,这世上最健康,最美好,最纯真的「好物」都不在标签里,至少不在高价标注的价格标签里。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对「责任」做过一次精神分析,他说:“另外一种(逃避的)形式则是拿良知或责任作幌子。良知是驱策*隶的工具,它驱使人自以为是按照自己的希望与目标而活动,其实,这些希望与目标不过是外在社会要求的普遍化而已。”

真正的良知与责任,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形成完整的人格,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格,那么这世上的所有责任与道德,都不过是外界的枷锁而已。

当然,我们作为中国人对于家庭的责任观念与西方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虽然各有千秋也必定各有糟粕,能够为父母做出的最孝顺最道德的事情,难道不是自身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我吗?

哈佛大学乔治瓦力恩教授将一个成年人如此定义:真正的长大成人应该是拥有利他行为、延迟满足的能力、对未来充满期望以及幽默感。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小时候我就发现,许多身边的成年人原来根本就没有顺利长大。

康德启蒙

我们都听过启蒙运动,那似乎是一段尘封了几个世纪之久的历史而已,然而,启蒙运动事实上远未结束,康德在《何为启蒙》里说到:启蒙便是人脱离他强加于自身的那种不成熟。所谓不成熟,是指人在无他人指导时便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智。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分工极为细致的社会里,大多数专家不仅毫无用处,而且对社会极其危险。马克吐温是这么说的:“每当你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一下。”

康德不仅认可人应该自由,也认定人类可以做到自由。

想要打破这种社会设下的圈套真的很简单,未来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是一件你觉得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时,停下来问问:“为什么?”

我并不是鼓吹无政府主义或是乌托邦,恰恰相反,那些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上学的小孩一定比我学得更好,那些清晰自知为什么要去上班的成年人,也一定可以成为自由的精神。

反观上文卢梭那个看似金句的话语,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那可不一定。

结语|Final Thoughts

最后,接受了十七八年的教育,难道我们毕业以后就是为了争破头皮去获得一个大多与学业无关的好职位,拿着永远与我们的努力不成比例的年薪,在双十一拼命抢购一堆根本用不上的多余物品,为一些毫无管理能力的经理打工,接着申请一份利息超过通货膨胀率的高额银行贷款买一套学区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波逐流,等待退休,难道这才叫责任,这才叫成熟吗?

现在我恰恰发现那种被称为是懂事,是长大而循规蹈矩的传统生活是如此的幼稚,凭什么我以为牺牲了生命里最美好的三十年,心甘情愿地穿上一副成年生活的枷锁,用出卖时间换来的工资去买一堆毫无必要的精致产品,然后这就是所谓安稳的幸福生活?

当然,别误会了,我可不认为自由的前提就是辞职,自由还是*役都有自身的代价,比起拥有自由时间的工作方式,996上班族或者公务员当然不是「错误」或者「劣等」的选择。经济学里有一个权衡的概念,tradeoff,有得必有失,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不必再假装这世上的一切都是非黑即白的。

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并不是朝九晚五,贷款买房是不是不好?也不是数字游民,自由工作就是最优解?绝对不是,这里的话题本身应该是:如何可以有效并满意地度过一生(与有钱还是没钱就更没什么关系了)?

那么,无论是上班族还是自由族,都一定是有所取舍的,在这个话题之下,真正让我成年以后,第一次产生一种窒息感的事情只是: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很长时间里都不假思索地过着没有经过辨别就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潮的,只要不是按照自己最真实的意愿去进行的,就是失败的。因为无论爱因斯坦如何把时空相对,目前来说时间只会向前流逝,没有意识地前进,就和被*役甚至盲目毫无区别,这大概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晚年会有追悔。

我把做的东西叫醒awake,只是想提醒自己,要醒过来生活,有意识地选择,仅此而已。

要不试试看,把父母忘记,把社会忘记,甚至把自我忘记,完整地创造出一个自己真的会喜爱的那种自己呢?

如何做到骨子里的精神自由?

推荐会员

  • 未婚 工程师/技术员 5000~8000元 联系Ta

    你微笑时好美

    36岁 173cm 泸州江阳区
  • 未婚 水电工 3000~5000元 联系Ta

    健康幸福快乐

    41岁 180cm 天津河西区
  • 离异 私营业主 5000~8000元 联系Ta

    zb1986zc

    37岁 180cm 淄博
  • 未婚 企业中层管理 8000~12000元 联系Ta

    *男M绿m绿夫

    31岁 182cm 广州天河区
  • 离异 高层管理 20万元以上 联系Ta

    鑫悦诚福

    37岁 166cm 石家庄
  • 未婚 文员/秘书 5000~8000元 联系Ta

    yvette

    33岁 160cm 南京
  • 离异 退休 3000~5000元 联系Ta

    缘来牵手

    58岁 168cm
  • 离异 企业中层管理 8000~12000元 联系Ta

    wuchang82

    41岁 171cm 嘉兴桐乡市
  • 无性婚姻网 版权所有©2005 桂ICP备17008383号-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423号
  • 微信扫码,进入微信版
  • 手机扫码,进入手机版
  •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