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每天的生活,尽是一地鸡毛?生活,就像坐过山车,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上人生巅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向低谷。你乘着这辆过山车,一时开心得哈哈大笑,一时苦闷得借酒消愁。有时,对生活满心怨怼,你却敢怒不敢言,只能在睡不着觉的深夜,长叹一句:生活,怎么这么苦!
最近,我在读宗萨仁波切的《正见》,这才发现:
生活中的苦难,竟是来自我们的情绪。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接收各种各样的外在信息:长大以后,赚大钱,买别墅,和心上人一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人类,作为一种动物,趋利避害是本能。而其中的“利”,会给我们带来快乐,而“害”带来痛苦。我们一直走在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路上,而什么是快乐呢?
小时候,有吃、有穿、有住、有爱我们的父母、有玩儿,这是单纯的快乐。而当我们渐渐长大,各种各样的声音告诉我们:只有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结婚生子,那才会快乐。
然而,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因为够不着相应的目标感到痛苦。我们会对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情感关系,所有这些不确定的事情感到焦虑。我们会对同龄人拥有了这样或那样的东西,自己却没有而感到不安。我们会对达到某些成就,符合世俗化标准的成功人士所过的美好生活感到嫉妒。
种种情绪,都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当你买了一瓶SK II,用它擦脸的时候,你会很开心;而当你失手把它打破,你花的钱就像地上的水一样白白流走了,你会很难过。
这也说明,情绪是变化不定的。
而一切情绪来自于无明。无明指的是我执,对自我的执著。自我又是什么呢?我们总以为自己的身体、外貌、感受、想法是自我,然而把它们拆开,它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自我”是对于“我”的一个概念,而这概念并非实体,而是飘渺的、捉摸不透的。
我们总喜欢强调“自我”,将一切有可能影响“自我”的东西拒之门外。我们也喜欢寻求自我认同,那让“我”的感觉很好。当有一天,“自我”被外界某种力量打压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毫无存在感,进而产生自我厌恶,而自我厌恶又会促使“我”去干一些对别人造成伤害的事情。
同时,我执伴随着习惯。我们习惯了将“自我”放在中心,对人对事双重标准,对别人严格,对自己宽容,只想自己好,不想别人好。而这些习惯,又进一步强化了“我执”,使我们深陷情绪的漩涡中,跌宕起伏。
书中说,觉察情绪,便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当你看清是情绪在背后作妖,你便会释然。那些让人烦恼、心情低落的事儿,其实都不是事儿。管理自己的情绪,将问题解决,一切事情终将迎刃而解。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14732.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855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