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带领36名研究员,历时一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在全国城乡60个地方对3824位20岁到64岁的男女的性•生•活状况进行了了解,结果发现在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过1/4(28.7%);在最近的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则占6.2%。婚姻和性本是不可分割的事物,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在坚持无性婚姻的日子。
潘绥铭教授认为:可以说有两方面原因,婚内的无爱与性方面的无知。如果一个人觉得伴侣对自己非常体贴,那么他们之间的性•生•活很多,体贴的程度越低,性•生•活就越少。
而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朱嘉铭教授在性医学专科门诊的记录也表明,在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远远超过女性。
探询“无性”根底
“无性婚姻”并非仅仅是事关“身体的享受”问题。据性医学专家朱嘉铭教授说,压制人体自然的性需求,会导致当事人心理失衡,性格怪异,甚至会患上神经症。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身体其他功能的失调,影响身体健康。研究发现,出现“无性婚姻”有很多都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引起的。
缺乏爱的艺术和知识的学习
性是爱的完全地、彻底地交流,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如果没有爱,或者虽然有爱,但是缺乏爱的艺术,都不能成就完美的性。心理学家弗洛姆著有《爱的艺术》,他严肃地指出当今西方社会许多人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观点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这种病理学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其结局都是自觉地受苦。他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努力。爱的艺术包括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爱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只有在你充分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双方之间产生相互的关心、尊重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才能产生爱情,而且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性的发生。
缺乏爱的能力
无性婚姻中,配偶中有一方为精神病患者,或者是人格障碍患者,有的一方只是有幼稚、不成熟的人格。当不具备成熟的人格的人进入到婚姻中,他们对于很多的责任问题、两性相处的艺术问题,都会觉得无从处理。
有的人是人格障碍的患者,他们通常有较强的自恋心理,不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他们的配偶也通常无法与他们相处,而在与他们谈恋爱或新婚时,通常会比较热烈,人格障碍者对性的态度是索取,而不是付出,他们通常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在这样的性•生•活中,正常的一方通常会感受到性•生•活是一种单纯地“做爱”,而不是一种两性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久而久之,正常的一方对这种纯粹的肉体交流会感到厌恶,进而出现性的冷淡。
有的配偶中的一方性格比较幼稚,平时在生活中不注意照顾对方的感受,在个性上比较自我中心。从而造成对方心理上的积怨,表现在性•生•活上则失去兴趣。
所以在选择配偶时,注重考察对方的精神卫生状况和人格的成熟程度,将能预见到将来婚姻生活的“性•福”程度。
当然假如你发现自己的个性有不成熟的一面,在生活中注意学习、锻炼或是找心理医生咨询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有健全的婚姻和和谐的性•生•活。
对性和感情生活的追求不一致
一方因为事业心过强,或者对经济、权利的追求过强,从而忽略另一方的感受,在婚前了解不够,婚后感情沟通不足,是造成性的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流行性观点对爱和性观念的误导
社会的某些流行性观点对夫妻中的一方造成影响,例如一位丈夫在网络上读到一篇文章说增加性交的技巧和姿势,能够改善夫妻生活,他回到家照黄色录像带上的方式对妻子如法炮制,而遭到妻子的拒绝和反感,从此夫妻产生隔阂,最后进入到无性婚姻。时下确实存在流行的观点,尤其是网络上性技巧五花八门的介绍,对于一些人产生吸引力,进而破坏家庭生活的质量。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6151.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754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