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的潘绥铭教授带领36名研究员,历时一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在全国城乡60个地方的3824位20岁到64岁男女的性•生•活状况进行了了解。
这份调查最耸人听闻之处是提出了这样的情况:在他们调查的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过了四分之一(28.7%)。在最近的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则占6.2%。而据美国最新的统计,20多岁的青年夫妻是平均每周三四次;30岁以上的是每周大约两次;50岁以后才会降为每周一次。两相对比,联想到满街的壮阳广告,第一个解释跃入记者的脑海:难道中国男人真的集体阳•痿了?据说,网上也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调查结果,说中国男人平均到37岁时就只能保持每年一次的性能力,而且精子的质量也大大不行。如果这是事实,的确令人恐慌。在《飘》中,战争给南方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损失,还有男人的匮乏,造成了战后成千上万的美丽姑娘没人可嫁。而中国,以人口众多著称的中国,在保持7%的经济增长速度傲视全球的同时,却在这样的关乎子孙后代和生活质量的问题上表现了疲软,这说明了什么?难道经济增长和性•生•活的频率之间有什么联系?
病态的经济动物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的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种怀疑不无道理。据说,在日本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无性夫妻”,因为常年加班和工作压力的增强,日本的一些男人回到家后往往是倒头就睡,根本顾及不到妻子的需求,发展到最后,无性妻子们忍无可忍,只好走上街头,抗议企业的非人化。当时的社会学家认为,夫妇间没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却长达一个月以上没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无性婚姻。
在导致夫妇之间“无性”的原因中,“性的回避”占第二位。它的特征是有性欲,能正常勃起,通过手•淫能得到满足,但对性接触不感兴趣。他们认为除了工作外,要做的事很多,没有时间。这是一种明显的精神性疾病。
在记者的调查中,结婚几年,工作刚刚起步的年轻人大多是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在30岁左右,职位不上不下,稍微努力就有可能上个层次,不能不把领导的脸色和升迁当回事,只能是舍了小家顾大家。他们已经在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沦为经济动物。他们考虑问题往往从经济角度出发,将感情放在一边。
爱的匮乏
在潘教授的调查中,第二个耸人听闻之处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性•生•活是最少的,与农村人相差无几,而县城里的人们,性•生•活却最多。潘教授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城市的生活更加紧张繁忙,自下而上压力过大,使得人们投入性•生•活的兴趣、动力和精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而县城的生活相对安逸,性•生•活自然较多。二是城市越大,已婚或同居的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越少。这样的结论和分析很让大城市人的优越感遭受重创。但事实毕竟是事实。在记者调查的所有对象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无性婚姻的背后是婚外恋的存在。一位男士很不屑地对记者说,婚内无性,那是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嘛!在这位老总级别的圈子里,谁要是没个年轻漂亮的情人那简直不叫个男人。南京奶业集团原总经理、号称金陵“奶王”的金维芝说:“像我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谁没有几个情人?这不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身份的象征,否则,别人会打心眼里瞧不起你。”不忠实的理由总是很容易找到。比如,糟糠之妻年老色衰、比如,自己层次上升而对方原地不动、已经没有共同言语;反过来,妻子比自己“强”也可以成为外遇的理由。他们的口号是“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也许是为了孩子,也许是为了前途,也许心里很明白,自己被情人看中的是身外之物,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可以上演“浪子回头金不换”。不管理由是什么,在一位现代女性看来,统统是虚伪和不诚实不自信的表现。爱也是一种能力,不爱了,自己没有能力承认和面对,只能说是一种怯懦。爱是性的灵魂。从感情上剥夺,再从性上进行扼杀,这样的行为只能叫做残忍。不能担当自己的感情和生活变化的人算不上真正成熟。所以,在我采访的女性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把养情人的男人称作“不是男人”。幸好有个男女平等的浪潮,拥有情人已经不是成功男人的专利。人有多种层次的需要。在我们津津乐道于物质丰富的同时,这么多人被剥夺了灵肉合一的快乐,这样的婚姻和生活的确有了进步,还说明整个社会没有形成新的规范。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9984.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667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