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婚姻网

我要找: 地区: 年龄:

首页 > 无性婚姻 > 正文

科学的看法“无性婚姻”

作者:无性婚姻网更新日期:2012年10月11日
科学的看法“无性婚姻”

200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带头,对全国范围内的已婚男女进行抽样调查。经过历时一年调查研究发现,在已婚或同居男女中,每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过1/4(28.7%);在最近的一年里,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占6.2%,这个结果或多或少超出了专家们的预想。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出现了相似的情况。据日本政府统计,早在2007年,日本国内每月性•生•活少于一次的夫妇比例占35%,而近年来比例又有所增高。在欧美等其它国家,“无性婚姻”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因此“无性族”(asexal)的称谓应运而生,这是否意味着“无性时代”的到来呢?请继续阅读下节。

选择“无性婚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日本的婚姻专家认为,导致日本无性婚姻“泛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相比中国而言,日本更早的进入了竞争加剧的社会,而日本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因此男性面临的工作压力巨大,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后,身心疲惫,无暇性;第二,日本男权主义盛行,妻子地位较低,夫妻双方之间常缺乏必要的心灵交流,因此感情淡漠,自然也对性构成障碍;第三,由于日本情色事业发达,日本男性的性需求可以通过情色产业解决,而且许多成功男性坚信,一旦结婚生育,爱情就变成了亲情,而人生需要情色,因此转而在情色产业中寻觅令他心动的异性。

而英国曾对1.8万人进行过一项性习惯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拥有正常的性取向、性功能的人,却没有过性•生•活的愿望。同时,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罗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东尼博盖尔特发现,有1%的人同意这样的观点:在性方面,我对任何人都没兴趣。

科普杂志《新科学家》(newscientist)杂志也曾对这种现象做过报道,文中提到“无性族在自己的父母和亲朋面前大胆表露自己的观点,宣扬无性•生•活像选择双性恋或同志的人一样,是一种健康的性取向。他们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布,他们在性方面不是有缺陷的人,更不是性无能,他们有着健康的性选择,而且不应被别人所忽视。

当然,也有些无性婚姻是不得已而为之。某些具有先天性发育缺陷的人,或是同志者,往往会缔结形式上的家庭,而实际两人之间可能并无性•生•活。

但总体而言,这里说的“无性”更多是指具备性能力和性取向的正常人:一些人仅仅是因为没有那么旺盛的性冲动;另一些人对性冲动的尺度把握得非常恰当,但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对他们产生不了吸引力,于是干脆选择了无性•生•活;有的是出于对性解放和性革命鼓吹的放纵生活的反动,想回归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还有很多人是出于对性病和艾滋病的恐惧,既然很多人无法保证伴侣之外不再和他人发生性关系,既然无法保证对方是绝对安全的,那么他们索性选择放弃性。

性•生•活属于正常夫妻生活的重要部分,双方为了满足自己性需要的固定或不固定的性接触和性交,但是不仅•限于性交,性前后的亲吻、抚摸、拥抱也可视为性•生•活的一部分。理想的性•生•活是称心的、愉快的、自愿的,它是一种充分的生理、心理宣泄,并有愉快的精神享受。

正常的、适量的性•生•活对身心健康有很多好处。它是一种缓解压力、发泄情绪的方法,美满的性•生•活可以使压抑的神经得到放松,有效控制不良情绪、减少家庭暴力;它还是帮助睡眠、塑造身材的途径,因为30分钟的性•生•活就能消耗200卡路里热量,一次性•生•活过后更有助于进入睡眠;而且,实验证明良好的性•生•活还能保护男性心脏、调理女性月经,甚至还能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当然,最重要的,性•生•活本质上讲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慕之情的方式,因此它能让人心理感到满足。

毫无疑问,性•生•活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及心理需要,但它究竟是不是必须的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无性族们,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无性主义者,某些宗教、习俗中也将性行为视为不健康甚至肮脏的东西,必须加以戒除,譬如佛教和基督教。而和尚、牧师等一旦进入修行、工作阶段,也将与性•生•活完全绝缘。这部分人在没有性•生•活的情况下,也平安健康地度过了一生。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9198.html

无性婚姻网--专业的无性婚姻交友平台,wx920帮助您实现家的梦想!真诚互助,无性婚姻,同样精彩!

联系我们: 客服QQ:客服QQ 热线电话: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708 second(s), 3 queries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