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美国的《新闻周刊》推出了一个关于美国家庭性•生•活减少的专题,对此情况表示了忧虑。其实,在相对保守的中国来说,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只不过,很多人羞于提及,更多的人,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来对待。记者在网上查阅到这样一个有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深圳市家庭的性•生•活质量和数量远远低于内地的一些城市,和北京、上海成为中国“无性婚姻”最为泛滥的地区。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还有待考证,但无风不起浪,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家庭目前所处的一个尴尬的地位。
一些社会学家将每月低于一次性•生•活的婚姻界定为“无性婚姻”,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指标可能过于苛刻。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在去年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在中国城乡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达到了28.7%;在最近的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占6.2%。和人们想象中不同的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性•生•活是最少的,与农村人口相差无几,而县城和县级市里的人们,性•生•活是最多的。
长期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深圳没有做过关于无性婚姻的调查,但据他多年的研究来看,这个问题确实比较严重,而且夫妻间的性•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了影响夫妻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很多夫妇离婚的重要原因就是性•生•活不和谐。
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无性婚姻,不包括那些由于生理机能方面的原因无法进行性•生•活的夫妻,而是指那些有能力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是不愿过夫妻生活的人们。对于这一批人来说,他们“有力”而“无心”,更值得人们深思,是什么让他们再也提不起“性”趣呢?
易松国主任指出,存在这种无性婚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是深圳生存压力过大,工作上的过度投入使得人们投入性•生•活的兴趣和精力都减少了,而主观方面则是由于结婚一段时间以后,夫妻之间的吸引力减小,进入“婚姻疲劳期”,这时候如果夫妻双方不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婚姻上的危机。
近年来,一些自命前卫的人们提倡“无性婚姻”,追求柏拉图式的爱情,其中最有名的一对算是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和歌手蔡琴,但两人长达10年的无性婚姻终于没能经受住“性”的诱惑,杨德昌移情别恋,追求有性的婚姻了。在深圳,也有一些年轻人打出了追求柏拉图式婚姻的口号,成为无性婚姻的拥护者,对此,易松国表示,他坚决反对无性婚姻,他认为婚姻一个重要的功能已经从过去的生育转变为现在的性交流,这是维系夫妻关系的纽带,也是婚姻的基础。
一位36岁的受访者告诉记者,她和先生基本上一两个月才有一次性•生•活,而且已经习以为常,据她所知,像她这个年龄段的朋友,结婚5年以上的,基本上夫妻间性•生•活都很少。
如果事实真的像她说的那样,不难发现,我们正在面对着“无性婚姻”的包围。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892.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535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