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在性医学专科门诊的记录也表明,在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远远超过女性。
探询“无性”根底
“无性婚姻”并非仅仅是事关“身体的享受”问题。据性医学专家朱嘉铭教授说,压制人体自然的性需求,会导致当事人心理失衡,性格怪异,甚至会患上神经症。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身体其他功能的失调,影响身体健康。研究发现,出现“无性婚姻”有很多都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引起的。
缺乏爱的艺术和知识的学习
性是爱的完全地、彻底地交流,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如果没有爱,或者虽然有爱,但是缺乏爱的艺术,都不能成就完美的性。心理学家弗洛姆著有《爱的艺术》,他严肃地指出当今西方社会许多人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观点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这种病理学有许多个性化的形式,其结局都是自觉地受苦。他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努力。爱的艺术包括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爱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只有在你充分了解对方的基础之上,双方之间产生相互的关心、尊重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才能产生爱情,而且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性的发生。
在我国的教育中,由于学校教育中书本知识多,而社会实践方面的知识太少,如人际沟通与交往,未来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处理的方式和实践,这方面的课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是零。很多人对于两性关系相处艺术的学习竟然来源于网站上的小笑话、非正规途径的书本、或者是父母经验的传授、同事之间随意的聊天和劝说。在美国的高中学校教育中有这样一门课程,由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扮成父母,让他们体验养育孩子的部分过程,如让他们带一个布娃娃回家,体验给孩子喂奶,给孩子洗澡等过程,当这些年轻的“父母”体验了这样的过程以后,他们都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有了新的理解。这样的课程实际上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爱情关系的依附风格理论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附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认为小时候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形态对后来的爱情互动形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
由此看出,爱情已经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知识。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进入到研究爱情的前沿,这些研究成果在今后也将不断地服务于人类。
缺乏爱的能力
无性婚姻中,配偶中有一方为精神病患者,或者是人格障碍患者,有的一方只是有幼稚、不成熟的人格。当不具备成熟的人格的人进入到婚姻中,他们对于很多的责任问题、两性相处的艺术问题,都会觉得无从处理。
有的人是人格障碍的患者,他们通常有较强的自恋心理,不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他们的配偶也通常无法与他们相处,而在与他们谈恋爱或新婚时,通常会比较热烈,人格障碍者对性的态度是索取,而不是付出,他们通常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在这样的性•生•活中,正常的一方通常会感受到性•生•活是一种单纯地“做爱”,而不是一种两性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久而久之,正常的一方对这种纯粹的肉体交流会感到厌恶,进而出现性的冷淡。
有的配偶中的一方性格比较幼稚,平时在生活中不注意照顾对方的感受,在个性上比较自我中心。从而造成对方心理上的积怨,表现在性•生•活上则失去兴趣。
所以在选择配偶时,注重考察对方的精神卫生状况和人格的成熟程度,将能预见到将来婚姻生活的“性•福”程度。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6034.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766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