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雨季总是来得突然。林小满站在高校教学楼的走廊上,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操场,下意识摸了摸无名指上的婚戒。这是她与陈志远"无性婚姻"的第三年,也是她被同事暗地里冠以"灭绝师太"绰号的第二年。
一、"因特网带来的心跳与距离"
2018年夏天,林小满在某个航海论坛结识了当时还是水手的陈志远。屏幕上的对话窗口里,那个总用海浪emoji作标点的男人,用文字为她勾勒出马六甲海峡的日出。隔着因特网,28岁的文学讲师第一次体会到了少女时代都不曾有过的剧烈心跳。
"你知道在海上最怕什么?不是风暴,是寂静无波的海面。"视频里,陈志远被晒得黝黑的脸占据了大半个镜头,"就像现在,我看着你宿舍的灯光,却连你的洗发水味道都闻不到。"
这段始于网络的恋情在陈志远次年休假时急速升温。他在广西大学门口捧着沾着露水的茉莉花束,蓝色水手服袖口还耷拉着一根没剪净的线头。林小满记得那天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她掌心的触感,像被海浪打磨过的礁石。
婚礼办得仓促。在婆婆坚持下,他们去做了全套婚检。"下身检查时那个女医生一直皱眉。"林小满后来在日记里写道,"她大概觉得我们不该这么健康却选择无性婚姻。"
二、"干校档案里的婚姻标本"
作为高校近代史讲师,林小满今年负责整理"五七干校"时期的婚姻档案。泛黄的登记表上,一对对夫妻在"政治成分"栏里小心翼翼地勾勒着生存的边界。她特别留意到1972年的一对——丈夫被下放海南,妻子留在广西教书,档案备注里写着"每年探亲一次"。
"这算不算另一种无性婚姻?"她在教研室随口问道。对面正在批卷子的李教授突然抬头:"那能一样吗?人家是迫不得已。现在年轻人啊..."尾音消失在意味深长的摇头中。
这种无形的评判像梅雨季的墙霉,悄无声息地爬满她的生活。教师公寓的电梯里,新婚的英语系老师会突然停止讨论婴儿辅食;工会组织的春游中,女同事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最刺痛的是一次教职工体检,校医拿着她的报告单大声问:"结婚三年没性•生•活?要不要转生殖科?"
三、"亲生与否的施压迷宫"
陈志远升任大副后,航期从三个月延长到半年。婆婆开始每周"顺路"来学校送煲汤,陶罐底下总压着某妇科名医的联系方式。上个月家庭聚会,小姑子抱着六个月大的儿子突然说:"嫂子,我同学在妇幼保健院,治疗不孕特别厉害..."
"我们不是不能,是不想。"林小满第无数次解释。但在这个广西小城,无性婚姻就像搁浅在沙滩的鲸鱼,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连她指导的研究生都在论文致谢里写"感谢导师如亲生母亲般的关怀",仿佛这样就能填补她子宫的空虚。
某个台风夜,独自在家的林小满发现下身异常出血。急诊科医生扫过她的婚戒:"流产了?第几次?"当最终确诊只是普通炎症时,对方脸上明晃晃的失望让她想起答辩会上评委看不合格论文的表情。
四、"重新勾勒的婚姻边界"
陈志远在印度洋上发来视频邀请时,林小满正在批改关于《伤逝》的作业。屏幕里的男人背后是星空与海平面模糊的交界线。"今天轮机长说他老婆提出离婚,"他的声音混着电流杂音,"说受不了守活寡的日子。"
林小满突然意识到,这三年来他们讨论过陀思妥耶夫斯基、讨论过船舶燃油价格,却从未讨论过这段婚姻本身。她转动摄像头对准书桌——那里摊开着一份刚发现的干校档案:妻子在分居第十年写给组织的信中有一句"精神契合可抵岁月漫长"。
"下个月船靠钦州港,"陈志远的手指在屏幕上投下放大的阴影,"我们去看海吧,真正的海。"
雨停了。林小满擦掉窗玻璃上的水雾,看见几个女生正嬉笑着穿过操场。她想起昨天心理系同事的话:"无性婚姻在高校知识群体中的比例比社会想象中高得多。"这或许就是时代的隐喻——当因特网能连接最遥远的距离,亲密关系反而需要新的定义。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21332.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519 second(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