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地看清楚中国社会距离‘无性婚姻’时代还有多远,首先要弄清楚现代人性•生•活质量和数量下降的原因。”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性学会秘书长胡佩诚教授表示了上述观点。他说:“目前人们对‘无性婚姻’的概念认识得并不是很确切,以为婚内性•生•活数量下降和‘无性婚姻’的概念是等同的。”在胡佩诚眼里,我们和“无性婚姻”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在此前提下,人们的性健康远没遭到威胁。“首先,性健康的内涵广泛,不单论性频率。其次,性频率是否足够,本身也不能一概而论。”
胡佩诚承认,目前现代人性•生•活数量下降的现实的确普遍存在:“不仅是潘绥铭教授的调查,性学界其他很多专家的调查研究都能够充分地证明这一点。”胡佩诚指出,性•生•活数量下降除了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以外,还存在很多外界因素。“比如性知识的缺乏和性技巧的单一,比如不恰当的时间,或不恰当的地点,或单调的姿势,乏味的氛围;环境的恶化与污染、食物质量的下降,引起人体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导致性冲动减弱……”
“当性•生•活远远不如以前频繁时,许多人从生理到心理上就会下意识地出现一些隐忧,认为自己的情况已经接近或者成为了‘无性婚姻’。事实上,情况并不是这样的。性•生•活数量下降、性•生•活不和谐、男性出现短暂性性功能障碍、女性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性冷淡……这些广泛存在的性问题是可以通过指导以及治疗得到改善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无性婚姻’却是心理上与生理上双重障碍,能够改善的可能性极小。”胡教授肯定地说,因此而言,初步可以确定,中国社会距离所谓的“无性婚姻”时代还有很远。江苏省性学会理事长储兆瑞与胡佩诚有相同的看法:“虽然很多人的婚内性•生•活次数减少了,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采取补救措施。”
另外,胡佩诚指出,性•生•活次数的多少因地而异。“性频率低,并非普遍出现在中国每一个家庭。”胡佩诚举例:“我也曾经做过这样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性•生•活是最少的。农村人和城市人差不多,性•生•活也很少。而在县城里的人们,性•生•活最多,性•生•活质量很高。”
“原因很简单,大城市的生活更加紧张繁忙,压力过大,使得人们投入性•生•活的兴趣、动力和精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了。农村的情况也一样,农活太辛苦,性•生•活自然就少了。而县城里的生活相对安逸,性•生•活自然较多。城市越大,已婚或同居的人之间的性次数反而越少。”由此,胡佩诚提出:“性频率并不是判断性•生•活质量的惟一依据。从刚才提到的情况看,只要满足性需求,又不会让人过度疲劳,影响日常生活,那么这个性频率就足够了,性•生•活也可以说是保证质量的了。”
“因此,说大家的婚姻已经‘无性’了,太言过其实。性是否健康也要依据日常生活状况来衡量。它的标准是变动的。把刚刚的现象反过来看,就会发现,只要生活压力不超过负荷,人们还是有足够的‘性’趣的。可以假设,给城市人和农村人‘减负’,让他们的精神和身心稍稍地作一些调整,性•生•活的数量自然就回复到原先了。”
最后,胡佩诚还特别指出,广泛存在于中国夫妻之间的“性问题”,虽然从表面上看呈上升趋势,但事实上,这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与所谓的“无性婚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单纯地把越来越多广泛存在的‘性问题’上升到‘无性婚姻’时代的提法并不确切。”
无性婚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s://www.wx920.com/article-163.html
联系我们: 客服QQ: 热线电话:
站长信箱:给站长发站内信
Copyright 2005 无性婚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7008383号-6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220039 |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85号
无性婚姻网(www.wx920.com) 版权所有 Sitemap
Processed in 0.0478 second(s), 3 queries